天缘知识 > 杂谈 > 正文

​被骂“庸医”的江淮名医赵海仙

2024-09-23 05:02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被骂“庸医”的江淮名医赵海仙

#江苏记忆#

清代江淮一带名医迭出,民间把活跃在江淮淮安府、扬州府一带的名医并称为“淮扬九仙”。

赵海仙就是其一。其辨证施治,匠心独运,判断如神,善治疑难杂症,人称“赵半仙”,在中医界有“江南叶天士,江北赵海仙”之谓。

江淮名医赵海仙像

名医世家,鳌仙由来

赵海仙,名履鳌,号海仙。江苏高邮人,世居兴化。故其有时自称“高邮赵履鳌海仙”,有时自称“兴化赵履鳌海仙”。

海仙祖双湖,父小湖,皆擅于医,以医名著社会。

海仙约出生于1829年,据《赵海仙百年纪念册》,其孙怀珍于1929年作志,故推测其为1929年,亦有说1830 年的)。海仙出生时,其父梦见大海一处,有揉药童子履鳌而至,醒而闻海仙生,因用“六鳌海上仙人”之句,故名号焉。

海仙少攻举子业,因累试不售而继理家学,竟以医名。这跟清代另一个名医陆懋修经历相似,纵有家学,似乎读书入仕更香。

海仙的父亲小湖死时,其尚不能独立行医,由小湖之门徒江泽之代庖之,而海仙则另置一席,在旁见诊实习。有称其“幼承庭训,尽得家传,弱冠时即医名大振”似为无稽之谈。

初登杏坛,崭露头角

初诊某藩司之病,对方默然无言,海仙之诊断曰:“登山临水,无不惊心。饮食男女,皆为萦念。”仅出此二语,某的陪同人员,也是医生,听闻之,拍案叫绝,说:“良医也!”因为这个患者,是个精神病者。

善治奇症,奇法奇效

其孙赵载之,生时瞳仁反背,双目无光,海仙尝用水银一瓶,置载之眼帘下,越一月而瞳转正,此今日之光学疗法也。三十年前,何人知之,其聪明才智,为何知乎?载之现在还供职于立法院。(注:此医话出自《光华医药杂志》所刊丹徒人王植庭于1935年所著《赵旌孝海仙传》,王为其入室弟子江上名医跛仙王硕如氏常有走动来往。而《三续高邮州志》则这样记载:先生令取蜘蛛目,和地栗汁,每日饮之数月,障翳全消。)读者诸君,你认为哪个更可信?

又有州幕周某病重,便秘,十日不解,赵海仙谓气虚症,攻补两难,令制银喇叭管透入谷道(肛门),用麻油灌入,一泻而愈。其疗法似今日之灌肠疗法也。

被骂庸医,实乃匠心

巡府大人月经不调。有一位巡府大人,患了抑郁症,多方求医,久治无效,闻赵半仙之名,请先生诊治。先生搭脉良久,才慢吞吞地说:“依老朽之见,大人之疾乃月经不调也!"巡府大人听罢,不禁哈哈大笑:“我堂堂七尺男子,何来月经呢?庸医!庸医!″说罢拂袖而去,先生不以为意。

此后,巡府大人的病竟然不药而愈了。这时,巡府大人方才酲悟过来,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良医!良医!"

状元及第,死期不远。名人南通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高中状元还乡途中,忽得心痛之疾。特意找到赵海仙之处,赵问诊后,思考半天,郑重渭之日: “状元公所患为不治之症,决无生还之望,依脉诊,离死期不远,以吾之见,不若备置棺衾,随身伴行,以防途中不测。”张謇听后,犹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恳赐良方,以救万一。赵海仙曰: “药方虽易,奈真心疾,非药可疗也,勿事犹豫,请速去。”张知绝望,怅然而退。

张謇一路上万念俱灰,舟至南通忽觉心痛若失。哑然顾左右笑曰:“赵某名仙,胡说荒唐若此,恐别有用心,名医也真是没了人啊!”此时,张的随从拿出信函,上书“阁下高中魁首,心花怒放,因至心痛,此所谓喜伤心也。余以危言耸听,使阁下平添愁惧,胜药百倍”。张謇茅塞顿开,击节高赞,“真名医也!”

良医济世,救民疾苦

赵海仙不仅医术神奇,且宅心仁慈,医德高尚。

光绪十四年(1888)夏,“戊子大疫”,里下河兴化一带霍乱流行,死者无数,哀嚎遍野,贫困者更是求医无门。赵海仙及其他医者在兴化城的四圣观内组织施诊局(后改名为实济局)通宵达旦,不分贫富贵贱地问诊施药,救人无数。

秋季,疫情过后,又总结经验,著书论述,刻板刊行,分送各处,以备其他医生参考使用。该书即包括赵履鳌海仙纂的《兴化实济局霍乱麻痧辨证》。

江淮名医(兴化中医博物馆内景)

诊病怪习气,医病有神效

海仙诊病习气颇深,高坐堂皇,如公断案焉!而且诊病有定期,隔日一诊,诊时必在夜间,而医病有神效,时人呼为神仙焉!

诊病图(兴化中医博物馆蜡像)

救人遭忌,半途而废

赵海仙医术奇妙,但也有吃瘪的时候。

刘坤一,两江总督,有一次患重病,请海仙问诊,当时海仙已荣膺二品分省浙江即补道,闻讯赶到南京,等待见刘坤一的过程,其入室弟的一个老乡私下告诉海仙:“府里医生,都是一方享有声望的当地名医,请先生出言要慎重”,海仙不以为然,诊脉后说:“都督脾肺三脏交亏,痰饮咳喘,疾病丛生,攻补两难。”然后立即开小青龙汤服之,喘定;继而苍桂术甘汤涤饮散等,颇为见效。而其他医生主张是大补,故遭忌,过了三天总督又大喘不已。海仙拟用蛤蚧以定之,哪知道因为没有打点好看门人,始终不为其通报。一气之下一走了之,留个总督望医若岁。

一代名医谢幕

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禧太后身体欠安,御医无策,乃诏举天下名医,两江总督刘坤一举赵海仙应诏,海仙托疾,乃辞谢未能赴京。

光绪三十年(1904)湖北巡抚张之洞在武汉遭疾,遣使至兴化迎请赵海仙为其治病,是时,赵海仙已病重不能行。未几病逝,终年74岁。

赵海仙为淮海医学派之杰出人物,所传弟子遍及苏、浙、皖数省,江上名医跛仙王硕如氏,为其入室弟子,门生魏湘圃、赵瑞固皆为后继良医。其医学论著除《霍乱辨症》外,还有《续辨症录》、《阴阳五行论》、《赵氏秘药》等专著。

(作品原创:纪树青,欢迎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