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知识 > 杂谈 > 正文

​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2024-12-21 03:20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头条创作挑战赛#回顾历朝历代的改革,失败多而成功少,就是顶层食利集团坚决不肯将自己已食之利和预食之利,丝毫分享予底层被食利阶层 而导致的。最终造成皇家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进而爆发争战,改朝换代不可避免。朝代歌其实就是你家唱罢我登场的血腥轮回的写照。

商鞅设计了底层通过军功分食嬴秦利益的改革,得孝公力推而从根本上强大了秦统一六国的军事基础。但变法动了太子食利集团的奶酪,以致孝公崩而商鞅裂。

汉景帝采纳晁错之《削藩策》,却受袁盎蛊惑且惧诸王之乱而冤斩晁错。七王之乱血淋淋地展示了食利阶层拼死不肯分羹的丑恶嘴脸与愚痴心态。真可谓“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唐朝德宗采纳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两税法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得无厌的官僚食利阶层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许多官吏为了得到升官提位,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但在实施过程中被大大小小的官僚食利阶层,变样执行。导致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这就不光造成官僚机构小人上位,还造成了很多更严重的恶果:宋朝的商人、地主和农民大量破产,王朝中产以上的富户已经全部是封建官僚,天下之财被涤荡殆尽,流民中的羸弱者辗转死于沟壑,强壮者则啸聚山林成为盗匪……

明朝张居正改革触动了大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遭到强烈反对。1582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即开始松弛。改革措施逐渐破坏,社会危机又日益严重。

清末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因其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因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

纵观历代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不能实现主动均贫富(即缩小贫富差距到科学波动范围)的改革就是伪改革,其结果早晚就是被动均贫富的剧烈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