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知识 > 杂谈 > 正文

​大诗人艾青之子艾轩:画作苍凉荒寒、凄清宁静

2024-06-11 06:26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大诗人艾青之子艾轩:画作苍凉荒寒、凄清宁静

艾轩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之子,他一生酷爱中国古典建筑、绘画、雕塑及其民间艺术。他又是一位承前启后、个性鲜明的油画家,具有开拓精神,在当今画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主要以西藏的人物、山水为题材,反映西域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以写实的手法,抒发自己心灵深处对西藏高原荒凉之地的一种人文情怀。

艾轩作品意境苍凉荒寒、凄清宁静、孤独寂静,其作品又以诗意化的题名把观者带入一种忧郁感伤的心灵之境地。他的画作中往往是一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雪野、荒原上张望,或者在一片荒蛮的雪域或莽原上,一个姑娘、汉子或儿童,带着迷茫和期盼的眼神走在寂寥的时空中。

艾轩以诗意化的现实主义,刻画了人物的沉默孤独,反映了高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带给人类的窘迫与困顿。画家以独特的绘画视角、凄凉的心境、诗意化的手法为我们创作了一组西藏题材的艺术珍品,受到中外收藏家的青睐。

艾轩作品大多为写实人物油画,一幅油画不单单是一幅作品,更是作者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载体。在表达情感时我们所选择的载体也和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画中的主体不再单单是它本身,更是“作者”。艾轩最出名的作品便是西藏人物组画。其中大多画的都是小女孩。“西藏”“小女孩”都代表着一种远离世俗,简单干净的意味。而小孩子的眼神又是最干净无邪最单纯的。

机缘巧合的四川行使艾轩真正认识到绘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从此艾轩迎来了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彻底转型。他一改往日积极的政治题材绘画,作为当时画西藏题材热潮中的一员,多次入藏的体会及深埋在心底的情感让艾轩开始关注起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命题,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难和冷遇体现在他的画作中,给人一种诗意的悲伤。

就像他自己说的“画的内涵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你的经历一定会在心灵深处埋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长出来,谁也不知道,它像魔鬼一样。”当置身于冰冷的荒原中面对天地间令人窒息的静默,恶劣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他潜意识中的情感似乎被唤醒了。

西藏作为一个寄托,开始变成了他画面中的符号。人物造型扎实,淳朴感人,由超越政治题材转而回归自然,追求一种人类精神情感的共鸣,成了艾轩后来艺术风格的立足点。该时期艾轩创作的《歌声飘起》、《没有风的下午》、《谷底来风》等,凄冷的色调,弱小的身体似曾历经沧桑,画中主人公均为侧面,他有意回避让画中人物直视观者,人物让位于景致,画中人物或侧趴在桌上、地上,或倚靠在墙角,有时也画一些背影,似乎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艾轩创作的《歌声飘起》、《没有风的下午》、《谷底来风》等,画面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军旅题材绘画相比,在人物心理表现上更加细腻,他们虽然产生在不同的年代,但都给人一种对命运的思考。

艾轩的作品之所以总给人一种肃穆的气氛,是因为他总是将一个孤独的人影置身在一大片荒原之中,人物挺直了腰板,眼神望着远方,眼神中带着希望与崇敬,这些都能激发出一种庄严肃穆感。其实,在大众的眼中,藏区既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可以给人们无穷的启迪与灵感。

而艾轩作品中的藏民们的眼神则是希望中带着虔诚的,目不斜视,看向心中的远方圣地,藏区那种独特、与内地不同的地貌风情,粗犷、高原、博大都让人感觉到肃穆,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仰。

在整个人物的边缘线中,我们很容易辨别出画家将那里画的较实,将那里画的较虚。能够观察到几种、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虚实变化,也会轻松驾驭表达这些虚实变化。但这会让初学者头疼,只有找到其中的宏观虚实把握规律和局部虚实把握规律中的脉络,才能真正了解虚实的对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通常人们的判断是先需注意整体的虚实,然后在整体既定虚实部位的前提下划分局部的虚实层次变化,这样一来,整个虚实的思路就会很明晰。顺着这种思路去理解艾轩的油画就会有很大的共鸣。

艾轩油画无论从技法经营上亦或造型处理上以及色彩的运用方面都远远地超出同代的其他画家,他对边缘线的表达尤其引人注目,这对当今社会的美术爱好初学者们,或许会有深刻启发。